一個愜意的下午,我把廠里準備建廠史館的好消息告訴老爸時,他正坐在陽臺上翻著以前的老照片,暖暖的陽光灑在老爸身上,他一臉孩子般的欣喜,像往常一樣,老爸又來了興致,開始了滔滔不絕的講述......
“1971年建廠,19歲的我?guī)е啻耗晟俚臒o知,從大山深處來到縣城,成為化肥廠的一名工人,分配到機修車間,自知文化知識有欠缺的我,努力地跟著師傅學習配管,認真細致地記錄著每一根管道的走向,在管道上刻上我獨特的記號。”
“由于我刻苦上進,1982年被調入設備科,一開始看不懂圖紙,于是每天一張一張不厭其煩反復描摹,希望重復的次數(shù)多了,可以牢記設備的構造。那時全國小化肥企業(yè)普遍技術落后,生產(chǎn)成本高,無法正常運行,以致于部分企業(yè)走向轉產(chǎn)、停產(chǎn)階段,經(jīng)上級、廠級領導研究,決定對企業(yè)進行技術改造,擴建造氣車間,更換壓縮機、碳化塔、變換爐、合成塔及其它除塵裝置。那時候的路坑坑洼洼,塵土飛揚,即使我們吃住在車上,不眠不休還是用了整整2天時間,才將設備從太原古交化肥廠順利運送到廠內(nèi),按時完成了任務,投入了生產(chǎn)運行,企業(yè)終于能夠穩(wěn)步發(fā)展。”
“1986年準備上馬燒堿,我?guī)ьI員工在江蘇南京拆遷南京樹脂廠。我們自備干糧,自己做飯自己拆除設備。那時候沒有現(xiàn)在的機械設備,大型設備只有通過三角架倒鏈裝車,管道等小型設備全部是人工裝車,司機及員工一副手套一條毛巾,將70余輛車的設備按計劃裝完,安全順利到達廠區(qū)。”
雖然當時我很小,但對那段日子卻記得格外清晰,爸爸一走就是好幾個月,當時還是煤火,媽媽要上班,爐子每天老是熄滅,吃不上飯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米湯里下點掛面放點鹽醋已然是最_好的飯了,我們姐弟三人每天念叨最多的就是爸能回來給我們吃頓油蔥餅和炒土豆絲。為此,爸爸沒少挨我們的責備。
“那時候的條件是真艱苦啊,進入12月份,全體管理人員自帶被褥全部駐扎在車間,那時候的天氣好冷好冷,部分管道凍結無法正常運轉,所有人員主動讓出被褥,作為保溫材料包裹管道,才使開車順利,恢復正常生產(chǎn),20多天后回到家,工人們的胡子長了一大茬呢。”
我突然想起來,那年剛好是我12歲的生日,好朋友的生日都在親人陪伴下過得熱熱鬧鬧,而我沒有,因為這個我哭過鬧過,甚至將近一個多月沒有和老爸說過一句話,一直耿耿于懷。
只記得過后老爸解釋說:
“廠子正在困難時刻,爸爸真的顧不上你啊。”
這件事一直到成年后我才漸漸釋然。
“1992年我調入銷售部主持開拓市場,1997年公司籌建自備電廠,1999年年底試車成功,2000年并網(wǎng)發(fā)電,每一份工作都舉步維艱。”
“最難忘那次在試車中出現(xiàn)的過熱蒸管炸裂,現(xiàn)在仍然心有余悸。2001年企業(yè)改制后,企業(yè)各大項目開始擴建,一切也變得越來越好,我也該退休了......”
爸爸眼神略過一絲憂傷,但很快就自我安慰起來。
“不過,我覺得自己從沒離開過廠子。”
是啊,如今的老爸孤身一人,弟妹們總想把他接到外地,可他總是拒絕,他說,化工廠宿舍區(qū)是他永遠的家,身著廠服的工友們進進出出,在他眼里是一道永不褪色的別致風景,雖然頭發(fā)白了,腿腳也不利索了,但關心關注榆化的習慣卻從未改變,父親的臉上呈現(xiàn)的不僅僅是歲月的滄桑,更多是竭盡全力后的云淡風輕。
如今的榆化,年營業(yè)收入35.73億元,年實現(xiàn)利稅2.76億元。多年來連續(xù)獲得中國化工企業(yè)500強殊榮、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yè)、山西省“功勛企業(yè)”和“安全明星企業(yè)”,并被授予“五一勞動獎狀”光榮稱號,科技、創(chuàng)新、綠色、開放、陽光、共贏的榆化正邁步向我們走來。
夕陽的余暉依舊很暖,爸,您的榆化情深,當下的女兒剛好能懂,因為,我也是一名榆化人......
|